新项目发布 ——新材料领域 |
军民融合 富国强军
新项目发布
——新材料领域
中航太空(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新材料领域
1.高性能非晶/纳米晶软磁材料及其制备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技术简介】该项目采用快速凝固技术,使钢液到非晶薄带一次成形,比传统制带工艺减少了很多环节,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技术特点】由该技术制备得纳米晶超薄带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制成的铁芯饱和磁通密度高,初始磁导率高,铁损比较低。 【技术水平】获得的非晶薄带厚度在20~40μm之间、宽度在50~200mm之间而且具有韧性,性能均匀、稳定,可用于替代硅钢片以在提高性能(如大幅度降低铁损)的同时降低成本。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广泛用于高精度电感器、高频开关电源用磁芯、功率变压器、脉冲变压器、程控交换机电源、通讯(ISDN、ADSL)、逆变焊机、电子整流器、各种功率变压器、脉冲变压器等等。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2项,申请专利1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股权投资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产业化(1000吨)投资规模1000万左右 【预期效益】预计赢利为1000万元/年
2.EMI多层片式LC滤波器材料和器件 【技术开发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技术简介】攻克了材料的低温烧结技术、器件的独石化流延工艺技术、异种材料的叠层共烧技术和多层片式LC滤波器的结构设计技术等关键技术难题,采用先进的流延成型工艺技术制备出尺寸为2×1.2×0.8mm(0805规格)的EMI多层片式LC滤波器,是由电容层C(介电陶瓷材料)和电感层L(铁氧体材料)叠层共烧而成的新型复合片式元器件,两边是外电极,中间为接地端,主要用于抗电磁干扰(EMI)和抑制信号噪音。 【技术特点】具有优良的通流特性、滤波特性和良好的吸收噪音以及可焊与耐焊性能;产品轻薄,抑噪效果好,支持频率范围宽,适合批量生产和自动化表面贴装生产,一体化好,可靠性高。
【技术水平】性能参数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移动通讯手机及移动通讯基站、计算机及其外围设备、自动化仪表和程序控制器、汽车电子通讯设备、VCD/DVD机、打印机、传真机及高频开关电源设备等技术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3项 【技术状态】已完成生产线中试和小批量试制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技术咨询 【投入需求】3000万元 【预期效益】生产能力3亿只/年,产值1.2亿元,投资回收期为2.75年。
3.超耐磨自润滑复合材料 【技术开发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技术简介】首创了一种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操作工艺简单、无污染,纳米粒子分散均匀,所制备的材料耐热性好、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 【技术特点】制备工艺简单、无污染;所生产的复合材料尺寸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
【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在真空、辐射、高温等特殊环境下,用作航空航天、化工机械、汽车家电等领域的自润滑轴承、齿轮、压缩机的滑片等零部件。 【专利状态】已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 【技术状态】已完成实验室小试,正在进行中试研究。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 【投入需求】投资规模根据实际的生产规模确定,如设备投资约1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万元,则投资利润率约30%。 【预期效益】预期经济效益显著
4. 新型燃油(柴油、重油)消烟节能添加剂 【技术开发单位】海军后勤技术装备研究所 【技术简介】新型燃油(柴油、重油)消烟节能添加剂是运用国际高新技术材料研发的新一代添加剂产品,燃油加入千分之一量的该产品后,可有效溶解胶质、清除燃烧系统积碳、通过催化燃油燃烧大幅提高燃烧效率,显著提高动力、降低油耗和黑烟及其他废气污染排放。 【技术特点】可对发动机供油系统和喷油器表面形成胶质进行有效溶解清洗,清除率达80%以上。对燃烧室、气门、活塞环槽等处的积碳,在行驶1000~2000公里后基本可以消除。可催化燃油完全燃烧,使单位燃油的燃烧效率显著提高,发动机动力提升可达3%以上,节油率达5%以上。可使柴油发动机的碳氢化物、一氧化碳、烟度颗粒物等尾气污染排放平均降低30%以上,燃油锅炉使用该添加剂后可明显减少结焦,使燃油燃烧更充分、更完全。 【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在各种柴油发动机、燃油锅炉、燃油发电厂、陶瓷隧道窑、辊道窑耐火材料烧成炉等重油、稠油、渣油、重质柴油燃烧加热炉和发电机组等领域广泛应用。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2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按年产5000吨计,需场地5000M2,需投入资金2000万元。 【预期效益】按年产2000吨计,可实现利润2000万元。
5. 一种新型耐磨防腐金属陶瓷石油缸套开发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四川久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该技术根据梯度材料设计的特点,采用材料逆向设计的方式,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熔融并浸润基体表面,涂层与基体原子之间发生扩散互溶与界面反应,在界面处形成新的固溶体合金,最终结合形成耐磨、耐腐蚀的多功能金属陶瓷复合体材料。 【技术特点】与传统技术(如火焰喷涂、温压成型等)产品的结合方式相比,本技术产品结合强度提高了10倍以上,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金属陶瓷层脱落等现象。在涂层厚度的控制上有显著改善,一般可达到1mm~3mm,远高于传统涂层材料0.5mm的厚度。且产品中气孔、沙眼等微小缺陷极少,产品形状不受限制。 【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所开发的缸套产品平均寿命是双金属泥浆泵缸套5~10倍寿命,达到3000小时;金属陶瓷层硬度高达HRC65~HRC70;缸套内表面光洁度最高小于0.1;金属陶瓷层与外壳的结合强度大于110Mpa。缸套的自润滑性能优异,对缸套内部的对偶件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提高对偶件寿命3~5倍。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主要应用于石油钻采、采选矿等耐磨、耐腐蚀性能要求较高的领域。还以用于制造其他耐磨耐腐蚀产品。 【专利状态】已获得国防专利2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投入需求】年产10000只金属陶瓷缸套,总投资3000万元。 【预期效益】该缸套产品使用寿命达到双金属的5倍以上,原材料中以45钢为主,没有诸如钨、钴等贵重金属,生产成本与双金属相当。目前本产品年产10000只,仅占市场份额的10%,预期利润空间较大。
6. 金属橡胶材料 【技术开发单位】军械工程学院 【技术简介】金属橡胶是将不同直径和材质的金属丝卷制成螺旋卷,通过特殊的工艺,将螺旋卷定螺距拉伸后按一定形状进行编织铺放制成毛坯,然后将毛坯放入所需形状的模具中冷压成型,并经热处理而成的弹性多孔材料,是一种新型精细结构材料。 【技术特点】金属橡胶材料内部结构是细金属丝线匝相互交错、勾联形成的类似橡胶高分子结构的空间网状大分子链接形态,这使其具有类似于橡胶的弹塑性性质。在受到载荷作用时,由于细金属丝线匝之间的摩擦、滑移、挤压和变形,可以耗散大量的能量而起到大阻尼粘弹性材料的作用。该材料具有很高的静、动态强度,通过选用不同的金属丝,既可以在无腐蚀、非高温条件下应用,也可以在高温、有腐蚀的恶劣环境中正常工作,而且保存期不受限制,也不会产生挥发性物质。金属橡胶在空间环境下不蒸发、不怕空间辐射和粒子撞击,可以在高真空环境中使用。 【技术水平】技术持有单位已掌握了金属橡胶材料制备的核心技术方法,建立了金属橡胶材料性能分析与表征、组织结构优化与设计的科学理论,发展了金属橡胶材料工程应用的技术理论,并在金属橡胶材料先进制备技术、机理分析及流体渗流、减振缓冲应用几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石油、机械、电子、化工、医学、核工业、机械电子设备等的减振缓冲、密封、流体调压过滤及震荡抑制、气体阻燃及消音降噪、传导热管、热防护等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0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批量生产线建设,场地及设备投入资金1500万。 【预期效益】预计年产值2000万左右
7.碳/陶刹车片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该技术采用CVI(化学气相沉积)+RMI反应熔体浸渗法复合工艺制备C/C-SiC复合材料(即炭纤维增强炭和碳化硅基体)。首先对预制体(碳纤维整体针刺毡)进行CVI沉积,增密到一定密度后再采用RMI工艺进行熔融渗硅。 【技术特点】C/C-SiC复合材料是一种能满足1650℃使用的新型高温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目前已应用于返回式飞船的面板、小翼、升降副翼和机身舱门、航天飞机热防护系统、太空反射镜等部件,在飞机刹车副上也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水平】 C/C-SiC制动材料具有密度低(约2.0g/cm3)、耐磨性好、摩擦因数高、制动平稳、抗腐蚀、抗氧化、耐高温、环境适应性强(如湿态下摩擦因数不衰退)和寿命长等优点,成本略高于粉末冶金制动材料,远低于C/C制动材料。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高速高能载交通工具(如:飞机、高速列车、赛车等),一般用于时速小于200km/h的准高速列车上。 【专利状态】已获得和申请专利8项 【技术状态】试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总投资1500万元 【预期效益】目前国内飞机、高速列车、赛车等用刹车材料基本靠进口,市场规模大约在5亿元/年,项目投产后,预计三年可实现利润1亿元。
8.纳米氧化铝耐磨耐蚀涂料研发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特种飞行器研究所 【技术简介】突破了涂层结构优化技术、纳米级度的均匀分散工艺和纳米涂料性能检测和评价技术,采用三步法制备纳米氧化铝耐磨耐蚀涂料。首先通过醇盐水解制备球形纳米氧化铝,其次进行纳米氧化铝表面改性,最后制备纳米氧化铝改性氟聚氨酯涂料。 【技术特点】该技术具有减轻结构重量、施工工艺简单、安全环保等特点,样品附着力高,无需铬化处理,减少了六价铬的污染;可直接涂覆在经一定表面处理的基材上,且涂覆厚度大约为常规涂层的四分之一,可在酸性、碱性、中性、高温、高湿、高盐雾和强紫外照射等极强的腐蚀环境中长期保护易腐蚀金属及其合金。 【技术水平】样品性能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以铝合金为例,当纳米材料加入量为7.5%时,涂膜的耐磨性能提高了约95%,铅笔硬度提高至6H,相比传统氟聚氨酯涂料耐磨性提高了3~4倍。加速老化试验证明,纳米涂层的防护性能优于飞机蒙皮现役防护体系TB06-9底漆+TS96-71氟聚氨酯磁漆,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应用于严酷海洋环境和沿海地区飞机、舰船、车辆、码头设施的防磨耐蚀,在造纸、纺织、机械、钢铁、水泥、电力等领域。 【技术状态】样品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建成一条年产2000~3000吨纳米涂料生产线,总投资1200万元。 【预期效益】形成年产1000~2000吨纳米涂料的生产规模后,年产销量可达到1500吨以上,预计年销售收入2.2亿元。
9.舰船柴油机燃烧系统、涡轮增压系统不解体清洗剂 【技术开发单位】海军后勤技术装备研究所 【技术简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积炭、油泥清洗技术、催化助燃技术和有机合成技术,消烟节能技术,合成了多种清洗主剂,强化了产品的清洗、消烟节能作用。 【技术特点】各种低、中、高速柴油机均可使用该类清洗剂,能够在发动机正常工作状态下有效清洗喷油器内、外的油泥胶质,明显提高喷油器的雾化效果,节油大于6%,对活塞顶部和进排气门的积炭、油泥也具有良好的清洗效果,同时具有明显的消烟节能和减排效果,对增压器废气涡轮端积炭和压气机端油泥胶质也有良好的清洗效果。有效地把清洗、消烟、节能和恢复发动机性能结合起来,延长设备的维修周期,减少维修次数。 【技术水平】该清洗剂的主要性能指标明显优于目前国内市场同类产品,属国内首创,解决了硬积炭清洗与软油泥清洗同时兼顾的技术难题。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柴油发电等行业柴油机发动机修理维护保养,舰船柴油机的燃烧系统和涡轮增压系统上、大型工程机械柴油机的燃烧系统等。 【专利状态】已申请专利2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投入资金800万元,具备合成装置、调和釜和液体灌装等设备条件。 【预期效益】该清洗剂市场的年需求量将超过万吨,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0.复合型钼酸盐系钢铁用气相缓蚀剂 【技术开发单位】军械工程学院 【技术简介】该产品是一种不含亚硝酸盐的钼酸盐系钢铁用气相缓蚀剂,主要由钼酸盐等组成,经加工制成粉剂、片剂或其它类型的防锈产品,与被保护金属共同置于密闭环境中,可有效防止各种钢铁类金属的锈蚀。 【技术特点】本产品为绿色环保产品,无难闻刺激性的气味,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具有优异防锈性能,防护期长,在盐雾箱加速条件下,18个月金属试片未发生锈蚀。与纸、塑料等载体互融性好,适合于制作气相防锈薄膜、气相防锈纸等多种变型防锈产品。 【技术水平】密闭条件下防锈期可达2年以上。2007年获第17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008年获第6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钢铁类金属材料的长期防锈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使用许可 【投入需求】资金投入约需50万元,场地投入约需100平米。 【预期效益】本技术经过多年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防锈效果,市场需求客观。
军民融合 富国强军
新项目发布
——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领域
中航太空(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领域
1. 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再制造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 【技术简介】自动化电弧喷涂技术是通过操作机或机器人夹持高速电弧喷涂枪,采取数控系统控制喷枪在空间进行各种运动,使得喷枪能够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实现喷涂作业,获得成形涂层的工艺技术。该系统由多自由度操作机(机器人)、变位机、中央控制器、触摸屏操作界面和逆变式电弧喷涂电源设备等部分组成。与传统的手工电弧喷涂工艺相比,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技术极大地改善了喷涂工人的作业环境和劳动强度,能实现各种零件表面高质量涂层的制备,修复零件的尺寸。 【技术特点】机器人自动化高速电弧喷涂再制造技术的关键是根据零部件的失效特征设计合适的喷涂材料和自动化喷涂工艺,并且结合工业机器人的高精度、高灵活性,以及优质高效的高速电弧喷涂设备,有效的保证了再制造产品的质量。再制造的成本仅为新品的1/10左右。该技术主要采用Fe基、Al基、Ni基等金属丝材作为喷涂材料,来源广泛,只使用电能作为消耗能源。将压缩空气作为雾化气体,喷涂产生的粉尘可通过水幕除尘装置滤除,不污染环境。 【技术水平】Fe基涂层的结合强度可达30~55MPa,硬度可达HV350~1000,孔隙率<3~5%。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像汽车发动机缸体、曲轴等机械零部件的维修/再制造,也可应用于模具的快速制造行业。另外,开发的非晶/纳米晶复合涂层材料技术可望用于锅炉管道、汽车、航天部件的耐热、抗磨损等领域;喷涂Zn-Al-Mg-RE新型防腐材料技术可用于解决在高温、高湿、高盐雾海洋环境等苛刻条件下服役的舰船钢结构长效防腐的重大难题。 【专利状态】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投入需求】单套设备投入经费约120万元,需相应生产车间,面积约50平米。 【预期效益】单套设备喷涂曲轴或缸体技术每年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约300~600万元。该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作业环境,提升了再制造产品质量,降低了成本,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2.野外抢修运吊多功能一体车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南京科技创新工作站 【技术简介】主要由底盘、液压动力系统、起重机总成、液力空压机、水泵、电气控制系统及气动、液压工具等组成。主要用于抗洪抗震等工程抢险救援,快速装卸各类维修机具箱组、维修器材箱组等物资,以满足野外条件下的吊、装、破、拆等救援行动,各类物资快速装卸的需要,也可用于在野外抢修过程中快速吊装和更换大型装备(车辆)零(部)件及总成。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 运输性公路、铁路运输不超限最大总质量 ≯3500Kg
拖行速度 30~50Km/h 作业人员 2人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抗洪、抗震等工程抢险救援;野外快速装卸物资。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投入需求】 50万 【预期效益】开设时间仅需10分钟,最大升起质量为2吨,可缩短抢修时间60%以上,配备的多种液力、气动工具和液压工具,针对性强、作业范围广、操作性能好,可满足工程抢险救援、快速装卸各类物资、拆卸和更换大型装备(车辆)零(部)件及总成,液压动力源可以为损坏装备提供液压动力,实施野外抢修,能够提高人员作业效率,降低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强综合保障能力。
3.工程机械仪表盘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南京科技创新工作站
【技术简介】针对民用现装备的推、挖、装等工程机械仪表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实际使用要求,结合民用工程装备管理及车场管理上的实际需求,采用电池及车载供电双路供电方式,以数字化仪表盘为支撑,以微处理芯片为核心,高亮度冷光仪表板为显示模块,综合运用微电子技术、电子传感、计算机、LCD数显等技术,研究新一代工程机械智能数字化仪表盘。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工程机械车辆 【专利状态】已申请1项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投入需求】50万 【预期效益】高智能工程机械仪表盘可对以推土机、挖掘机等为代表的工程机械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极大的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提高工程机械的作业能力,目前该类产品在国内还是空白,我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对其进行研发,现以研制出适合数种车型的智能仪表盘,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目前,工程机械仍没有普遍推广一种可行可靠的方式进行远距离有效管理模式,所以潜在的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4.车辆液压系统故障诊断装置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南京科技创新工作站 【技术简介】产品硬件主要由工控机,液晶显示屏、触摸屏、八通道采集装置、电源电路和锂电池等组成。通过对采集点进行电流或者电压的采集,通过模电转换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采集板收到数字信号后,对数据进行分类,然后传输到上层工控机,工控机内部软件接受到信号后实施实时显示。 ARM7主处理芯片是数据采集板的工作核心,采用STM32F103RET6处理芯片,主要负责数据采集板的工作控制、通信和采集数据的预处理工作; USB接口电路作用是ARM7处理器与工控机进行USB数据传输; MSD存储单元主要负责将数据采集板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译码器单元主要运用了2-4译码器,通过二线译码使能通道选择单元,从而达到地址与通道相映射的作用;通道选择单元则是根据译码器单元的地址数据选择不同的通道到ADC输入接口,而ADC则是由ARM7芯片集成的,通道选择的作用则是实现ADC轮询;电源电路则是将输入的12V电源进行直流稳压,输出5V和3.3V,另外由7660负压芯片将5V转换成-5V供通道选择单元使用; ARM7的外围电路则主要包括:复位电路、时钟电路、晶振电路和滤波电路等部分。 产品检测软件主要分为用户界面、数据处理和通信模块三大部分;用户界面中包括有用户设置,主要用于用户对采样频率进行控制,另外也是用户输入的主要接口;虚拟仪表显示和风格图形显示是将检测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值如实显示给用户,是软件设计中的最重要的部分,采用LABVIEW第三方控件进行开发,将其虚拟仪表显示和风格图形显示的动态链接库文件进行注册和调用,这样可以将数据直接以仪表和图形方式进行显示。 数据处理是检测软件的主要支撑,数据采集模块主要就是将数据采集板发送过来的传感器信息进行提取,按对应电压值提取出传感器类别和检测到的参数值,并将数据信息经由用户界面进行显示,或者进行记录;故障诊断功能是将数据信息进行范围对比,得出检测的参数数值是否达标,并调用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软件进行故障排除;TXT/Excel文件输出则是将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对比后以文件形式输出,Excel文件方式的输出也调用了Excel第三方控件动态链接库文件。 通信模块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与数据采集板进行的USB通信,遵守USB通信开发协议进行软件底层的通信,而通信的协议包括:传感器类型代码识别、检测参数数值、采集板的控制命令字、返回信息字和检验字等部分,协议也以DLL动态链接库的方式进行封装和调用;另一部分则是与监控计算机的TCP/IP通信。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主要应用于民用工程车辆的检修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投入需求】 50万。 【预期效益】目前国内存在着各种检测测量等产品,但是对于工程机械类车辆检修的产品是少之又少,集成多参数检测的分析仪器几乎没有,所以该产品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借助车辆故障诊断装置可精准快速的发现故障,提高车辆的检修效率和速度,推动了车辆维修的智能化改革,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5.一等风速标准装置制造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 【技术简介】采用该技术研制的一等风速标准装置,是最高等级的风速计量标准,具有量值复现准确度高、自动化程度高、阻塞系数小、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主要用于对二级气象计量技术机构的标准皮托静压管、标准风速仪进行量值传递,并可为风速测量仪器的研制、开发、试验、生产和使用提供检定、测试和试验手段。
【技术特点】该技术集成度高、完全国产配件、无污染、效费高。特点如下:
【技术水平】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2)主要技术指标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气象测试、计量,气象设备研制、生产,各种抗风试验等。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厂房面积100~280平方米;资金投入为200万元。 【预期效益】预期可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00万元/年。
6.RYC应急储油(水)装备 【技术开发单位】总后油料研究所
【技术简介】 RYC应急储油(水)装备由军用储油囊系列装备发展而来。本技术主要利用军用储油囊存贮体积小、质量轻、强度高、展收速度快、储存量大、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推广到民用领域储存石油产品、油污水、化学液体、消防水、雨水、生活污水、生活用水等液体。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 【专利状态】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拥有囊体成型用高功率高频热合机、热风热合机、生产厂房(无支柱空间长不小于30m、宽不小于30m)。
【预期效益】我国拥有里程很长的石油和天然气管线,这些管线一旦出现泄漏事故,应在第一时间快速收集外溢油料,避免油料和天然气泄漏对环境造成污染、避免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因此,应急储油囊在石油石化领域推广将产生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船舶内燃机不解体清洗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海军后勤技术装备研究所 【技术简介】内燃发动机是各类船舶、汽车、内燃机车、工程机械等装备的心脏,其性能和技术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这些装备效能的发挥。以船舶内燃机为例:由于使用时间长,频率高、工作环境恶劣的原因,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燃油系统结焦和积炭,冷却系统结垢和腐蚀、涡轮增压器积炭。传统的解决办法是将内燃机解体维修和清污净化保养,由人工对各个零部件分别进行清洗处理。这种落后的保养方法不仅劳动强度大、清洗时间长、费用高,而且除垢不彻底、效率低、易损坏零部件。采用先进的不解体清洗技术,对于改善内燃机技术状况、提高维修保养工作效率、节省维修保养经费和时间,避免内燃机解体损伤和性能的下降,延长装备使用寿命,节省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该套车载式船舶内燃机维护保养装备,可在数小时内对船舶内燃机的燃烧系、冷却系和涡轮增压器进行快速清洗。 【技术特点】燃烧系清洗采用动态化学清洗技术,通过船上的驳油泵将船上日用油箱的燃油,泵送到车载的清洗液混合罐(也可直接从外界接收燃油到车载的清洗液混合罐),燃油与清洗剂在混合罐内循环搅拌均匀后,通过车载泵将清洗液泵送至船的日用油箱。在内燃机低速低载运转时,随着清洗液在内燃机内部的燃烧,进入油路及燃烧室的清洗剂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与油垢、积炭、胶结物等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分布在喷油器、喷油泵、活塞和燃烧室等处的污垢、积炭、胶结物等被逐渐软化、分解和剥离,再经冲刷和燃烧等反复作用,逐渐被排出机外。 冷却系统清洗采用动态、内循环、化学清洗的方式,将水与冷却系清洗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加注到船的冷却水箱内,进入船内燃机冷却系统,并利用冷却系自身动力进行循环,与冷却系统管路和部件中的水垢、锈垢等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溶解。同时,在清洗过程中自动检测清洗液的浊度和PH值的变化,检测清洗效果,并防止过洗。清洗完成过后,加入中和液对清洗液中残留的有效清洗剂进行中和,检测废液PH值符合排放要求后,将废液排放到污水舱内,然后加入淡水对冷却系统进行冲洗,洗后再将冷却系统排空,加入符合要求的冷却水及缓蚀剂。 涡轮增压器不解体清洗分为涡轮端干洗和压气机端湿洗,二者均在内燃机运转情况下进行。干洗是利用涡轮增压器干洗机将专用清洗颗粒喷射到废气涡轮内部,碰撞附着的灰尘、积碳、胶质等污物上,质地坚硬的积碳和胶质在清洗颗粒的作用下破碎、燃烧,并通过废气将污物带走,最终将污垢清洗掉。湿洗是利用涡轮增压器湿洗机将雾化的清洗剂喷射到压气机内部,喷入的清洗剂对出气流道内松散软化的污垢进行溶解和机械冲刷,最终将污垢清洗掉。
【技术水平】船舶内燃机不解体清洗系统主要由车辆底盘、燃烧系清洗系统、冷却系清洗系统、涡轮增压器清洗系统、检测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备品备件、静电释放卷盘及消防设备等组成。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船舶内燃机不解体清洗系统用于对额定功率小于10000kW的船舶内燃机的燃烧系统、冷却系统和涡轮增压器进行不解体清洗。各系统可单独作业,作业自动控制,清洗效果实时检测,解决船舶内燃机的不解体维护保养问题。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2项 【技术状态】样品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合作方应具有车辆改装的资质和能力;需投入经费628万元。 【预期效益】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地解决了船舶内燃机燃烧系、冷却系和涡轮增压器的不解体清洗保养问题,改善了内燃机的使用工况,为船舶内燃机保养工艺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缩短内燃机清洗保养时间,提高了保养效率,增强了机动保养能力,同时该种船舶不解体快速清洗方法也极大地提高了维修工作效率,无论是在军事舰船还是民用船舶的技术保障上,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技术还可可对装船设备、管线、特殊仓室,如VLCC超大型油轮配套的大型锅炉、货油泵透平、FPSO浮式生产贮油船的炼油装置、各类塔器、分离装置、大口径输油管线、LPG(LNG)液化气船贮气仓、液化系统管线、输气系统管线进行使用前的疏导清洗。对在航舰船的锅炉、主辅机、各类热交换设备、造水机、空调装置、冰机及各类管线和在用的石油钻井平台、分离装置都可以进行在线清洗。具有无毒、无害、无腐蚀、无污染、不燃不爆、清洗时间短、洗净率高、材料适应性好的特点,单台设备清洗一般只需5~6 h,洗净率均在95%以上。 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传统的船舶清洗市场、落后的清洗技术和清洗工艺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该设备可为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上海、厦门、广州、湛江、海口等地的散货船、客货混装船、液化气船、化学品船、油船、客船、渔船、冷运船、综合捕捞加工船、工程船、沥青船和石油钻井平台等进行清洗。
8.光纤周界入侵报警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技术简介】系统通过布设传感光缆,对探测区域附近扰动进行持续和实时监控。传感光缆采集光缆线路中的振动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和识别,分辨出入侵或干扰动作,实现系统实时预警、告警,从而达到对扰动行为报警的监测目的。 【技术特点】该系统是一种分布式传感技术,具有连续监测、本质安全、户外无源、无辐射、抗干扰、环境适应性强、灵敏度高、能耗低等优势。 【技术水平】技术性能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探测方式为振动探测;单防区监测范围最长达10km(推荐使用长度100m~300m);适用场合围栏、埋地、墙、水域等场合;系统室内工作温度为10℃~30℃,室外工作温度为-40℃~70℃。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公共安防与工业安全监测,在政府要地、驻外领馆、机场、监狱等机构,危险品库区、军工企业、军事基地、边境线等敏感区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7项,并拥有CAF1000光纤周界入侵报警软件著作权。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资金1000万元 【预期效益】该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前景广阔。
军民融合 富国强军
新项目发布
——新能源与高效动力领域
中航太空(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新能源与高效动力领域
1. 长寿命高效率钛酸锂储能电池系统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技术简介】采用钛酸锂系长寿命宽温度范围的电池体系研制的电池组合系统,已在军用电台,指挥中心等作为应急备用电源展开推广和应用。其输出功率最大可(组合)调节,输出电压AC 220V/380V,直流输出48V-480V可调。具有长寿命、易组合、高可靠特点,为重要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的备用电力。 【技术特点】长寿命,电池模块充放电次数可达5000次以上,日历寿命10年;宽温度,电池模块可在-40~60度情况下工作;易组装,模块化设计,以2.5kWh任意组合;高安全,系统滥用条件不起火、不爆炸;高效率,系统能量效率>90%。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用于风电场、光伏发电场等解决功率平滑等可再生能源接入等问题;城市或重要电力的应急备用电源;智能电网中对局部电力系统的支撑;微网和家用储能系统。 【专利状态】已获得3项发明专利 【技术状态】样品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投入需求】需建设一条电池生产线及相应场地。我方可对生产线方案提供咨询,并提供整套高性能电池工艺(或可根据我方技术要求改造现有生产线,费用另外计算)。 【预期效益】可实现产值2亿元左右(与投入的单元线相关),利润2000万元以上。
2. B级乘用车PEPS(包括P-EPS和DP-EPS)电动转向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特点】P-EPS/DP-EPS电动转向系统控制软件完全自主开发;CAN总线通讯及诊断系统已成功应用于P-EPS/DP-EPS电动转向系统;P-EPS/DP-EPS电动转向系统无刷电机永磁同步技术的应用为国内首创技术;P-EPS/DP-EPS电动转向系统主动回正技术的应用。 【技术水平】电机:永磁式电机,额定电压DC12V,额定扭矩≥25kg.cm额定电流70~90A;电控单元(ECU):控制方式为单片机,额定电压DC12V,工作电压范围10~16V;扭矩传感器:电磁感应类型,额定电压DC5V,额定输出电压2.5V;减速装置:速比15~27,减速结构为蜗轮蜗杆传动。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能为前桥负荷1.3吨以下B级车配套,输出力大,适用于发动机排量2.0~2.5L以下的B级乘用车。 【技术状态】试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投入1475万元 【预期效益】按单价1600元计算,达产后年产P-EPS电动转向系统20万套公司可新增年销售收入32000万元,增加利税4143万元。同时促进民族汽车业的发展,节能减排—符合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汽车产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高压贮气装置(气瓶)制造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凯迈(洛阳)气源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高压贮气装置(气瓶)以GJB和用户具体需求为设计依据,经过设计优化,以特研不锈钢、特研钛合金为材料,通过机械加工、结构成型、热表处理、装调、试验验证考核等过程进行加工制造。
【技术特点】高压贮气装置(气瓶)具有外形美观,人机工程性优良,工作压力高、体积小、重量轻、携带使用(充、放气)方便、密封性好、好维修、耐腐蚀、反复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价格低廉、技术先进、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等特点。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该技术除应用于精密自控装备系统外,还广泛应用于航空救生灭火、红外制冷、新型高效动力、石化、矿井、医疗等领域。 【专利状态】申报并已受理9项专利 【技术状态】样品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为了满足民用市场需求,需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故需要增建生产线两条(高效自动化设备、生产场地等)及投入后期试生产试验验证等费用,投入需求共计500万。
【预期效益】预期经济效益:根据目前的市场需求及产品的状态预测,两年可收回成本,第三年开始可实现10%的投资收益率。
4.冲负荷柴油发电机组 【技术开发单位】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技术简介】采用飞轮储能的方式组成的柴油发电机机组,利用飞轮的储能特性在低负荷时存储能量,在需要超过机组的额定功率短时输出或者突加大负载时,飞轮释放储能,从而让机组的输出电能维持一个较高的品质。 【技术特点】利用惯性飞轮在低负荷时储存的能量来应对突加负荷以及超功率负荷;很好的控制机组的转速跌落以及输出电源的品质;减少柴油发电机组的总装机功率;优化了柴油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保证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具有脉冲型负荷特性的行业,如港口、钢厂等的应急电站。 【专利状态】已获得1项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用于生产能力和试验能力的建设,预期投资2000万元。 【预期效益】年产值1000万元,每年保持20%的增长。
5.大功率喷水推进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
【技术简介】喷水推进装置作为一种特殊的推进装置,它与螺旋桨的原理区别,与喷气式飞机和螺旋桨飞机的推进原理差别相似。它的推力不是直接由旋转的桨叶产生的,而是要靠喷出水流与吸入水流的速度(动量)差来实现。
【技术特点】经实践证明,喷水推进在高速船艇上应用具有以下的优势和特点: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航速25kn以上的高速客船、滚装船、游艇、缉私艇、公务船。 【合作方式】承制或销售代理 【预期效益】5MW级喷水推进装置的产值约800万元/套
6.车载取力发电机/辅机电站 【技术开发单位】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技术简介】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从事特种车辆和工程车辆发电系统的开发研制,经历了几个阶段: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功率密度在同类产品中较高;可靠性高;供电品质好(稳态电压精度、纹波电压、浪涌电压全面达到或超过国标、国军标相关要求)。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工程机械车辆;矿山机械车辆;电源车、应急电源;民用车辆。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7.大型多腔连续溅射式镀膜设备 【技术开发单位】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电子在正交的磁场和电场中运动,引起工作气体电离,离子与靶场原子碰撞产生溅射,在基体材料上沉积成膜。 【技术特点】本产品为适合超长不锈钢管镀膜的多腔连续式磁控溅射镀膜机成套设备,采用超长靶阴极、大型工件自动传送和行星式公自转系统、超长管状工件膜厚监控、在线检测及自动控制等独特设计,可保证被镀产品吸收膜的一致性,实现了连续可靠运行与低成本规模化生产,将填补国内超大型连续镀膜机设计和制造的空白。
【技术水平】大型多腔连续溅射式镀膜设备技术要求如下: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太阳能高温集热管、薄膜太阳能制造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5项 【技术状态】样品阶段 【合作方式】风险投资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技术需方投入必要的流动资金,我方可提供技术支持及技术培训。 【预期效益】项目完成后利润率25%,能够为国家系能源领域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8.双凸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技术简介】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定转子外形与开关磁阻电机相似,为双凸极结构,定子上套有集中电枢绕组和励磁绕组,转子上无绕组,定子和转子铁心由硅钢片迭压而成。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发电运行时,仅用三相整流桥,不需要位置传感器和可控变流器, 调节励磁电流即可调压,发电机的结构及其控制系统非常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电励磁双凸极电机与二极管整流器组合可构成目前世界上最简单的无刷直流发电系统,该新型发电机同时具备电励磁同步电机控制简单与开关磁阻电机结构简单、适合高速、高温运行的优点。电励磁双凸极电机可以有两相、三相、四相或多相等多种型式。 【技术水平】课题组在双凸极电机的结构、发电控制技术、电动控制技术、励磁控制技术等方面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17项已授权。已研制成功18kW、30kW、60kW、100 kW等多种规格无刷直流发电机与起动发电机,以及研制成功9kW无刷直流电动机。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双凸极电机可用于航空、车辆、风力发电等场合的发电机、起动发电机,尤其适合用于高电压、大功率无刷直流发电,还可用作高速、成本低的无刷直流电动机,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中的水泵电机、防爆电机。 【技术状态】试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8.携式太阳能供电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郑州科技创新工作站 【技术简介】本设计方案采用简洁结构形式,将智能控制器单元电路集成在太阳能电池板后部,“嵌入式”适配器可卡入电池接入端,两者利用导线联结。当野外使用时,可将太阳能供电系统折叠为展开面积的1/4,便于携带。
【技术特点】采用巧妙的双向展开外壳设计,重量轻,携带方便;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所有野外工作的电子设备的电源供给,如矿藏勘察、农林巡护、野生动物保护以及野外探险等活动,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供给。 【技术状态】样品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采用技术转让方式,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为2000万元;采用其他合作方式,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为500万元。 【预期效益】预期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毛利润在30%以上。
9.轻便式发动机输油泵系列 【技术开发单位】总后油料研究所 【技术简介】可串并智能发动机泵单元主要由框架、自吸离心泵、防护隔板、静电接地卷盘、蓄电池、隔震垫、发动机、智能控制系统等组成。发动机和自吸离心泵之间采用直接连接的方式。自吸离心泵采用新型液环式自吸离心泵,该泵将液环轮和水泵叶轮组合在一个壳体内,借助液环轮将气体排出,实现自吸。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改善发动机泵单元的工作特性,实现发动泵单元的定压输出,同时有效调节多台发动机泵单元串、并联工作时的工况。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石油、化工、水利等需要流体输送的场合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500万。 【预期效益】可串并智能发动机泵单元具有离心泵可靠、耐用的特点,同时具有很好的自吸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水利等需要流体输送的场合,装备适应能力强。已每台泵机组产生5000元的利润,年生产1000台,可产生利润5000000万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10.空间太阳能电池转地面聚光光伏应用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技术是通过透镜聚光的方式把一定面积上的光通过聚光系统会聚在一个狭小的区域(焦斑),太阳能电池仅需焦斑面积的大小即可,从而大幅减少了太阳能电池的用量。同样条件下,倍率越高,所需太阳能电池面积越小,是聚光光伏发电降低成本的新途径。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聚光电池效率目前属国内第一,国际领先。高倍率聚光系统采用GaAs等三五族化合物电池,聚光组件转换效率达到28%。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广泛应用于地面光伏应用,离网或者并网电站。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2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投入需求】累计投资已达1亿元,建成20兆瓦的生产规模,实现千瓦级组件示范应用。到2015年规划实现产能100兆瓦,需要投入4亿元~5亿元。 【预期效益】产值可达到3亿元~4亿元
11.高压大流量轴向柱塞泵/马达产业化项目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动力控制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该技术成果是液压系统中重要的液压动力元件和执行元件,主要是利用柱塞往复运动完成吸油、排油来进行工作。 【技术特点】具备结构紧凑,便于操作,压力大,动作平稳,传动效率高,控制方式多样,易于实现远距离控制等特点。
【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塑料机械、农林机械、机床等装备的液力驱动系统。 【专利状态】正在申请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风险投资 【投入需求】年计划产量为3万台,投资6.5亿元。 【预期效益】达产后年收入约7亿元,填补国内技术空白,产品产业化后可替代进口。
12.聚光型太阳能系统用锗衬底片产业化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六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单位以VGF法锗单晶生长技术制备超薄锗片,已经解决了4英寸超薄锗单晶片的切割、研磨、抛光、清洗、测试和封装等关键技术,建成了4英寸超薄锗单晶抛光片研制生产线。由于聚光后产生的高温使光电转换效率降低,因此具有较好耐热性的以锗为衬底的Ⅲ-Ⅴ族化合物电池,成为了高倍率CPV系统电池的必然选择,也是低成本规模建造太阳能电站的有效途。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空间用多结化合物太阳能电池、地面聚光太阳能系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4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风险投资 【投入需求】使用该技术需具备相应的设备和场地,主要设备包括:多线切割机、全自动倒角机、化学腐蚀机、抛光机、清洗机等。普通厂房:面积1500平方米,七级净化间:面积300平方米,四级净化间:面积150平方米,相应的配套调价。 【预期效益】据预计,2011年至2015年国外聚光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将达6千兆瓦~8千兆瓦,到2020年全球聚光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将达80千兆瓦~90千兆瓦,所以锗衬底片的需求量将达到8000万片。另外,空间应用也给锗衬底片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中国将研制100颗以上空间飞行器,为锗衬底片带来了极大的市场机会。以年产10万片、单价600元计算,每年将带来6000万的产值。
军民融合 富国强军
新项目发布
——微电子与电子信息领域
中航太空(北京)文化发展中心
微电子与电子信息领域
1.高性能通用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BWDSP100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单位在十一五“核高基”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研制出了高性能通用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BWDSP100。BWDSP100的制作工艺为55nm,该处理器从指令集、体系结构到软/硬件开发环境完全自主研制。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该芯片的研制成功摆脱了信号处理长期依赖进口DSP的局面。典型工作频率500MHz,运算能力达到80亿次浮点MAC/秒或者320亿次16bit定点MAC/秒,峰值运算能力达到30GFLOPS,I/O吞吐率达到8Gbps,1024点浮点复数FFT运算时间仅为2.193us。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BWDSP100为通用高性能浮点数字信号处理器,特别适用于通信、医疗设备、视频处理等需要高性能运算的民品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0项、集成电路版图1项等。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技术需求方支付生产阶段所需的流片及封装测试费用,一次流片费用需1000万元左右。 【预期效益】据国外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时间里,DSP市场将以1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2. 大电流连接器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该产品接触件多为冠带孔、弹簧孔等形式,此类接触件由于其良好的接触性能和耐环境性能在电流传输中能承受较大负载。该产品结构能适合复杂恶劣的环境,保证内部电流的持续传输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技术特点】具有更好的防护性能、载流能力、可操作性等特点。 【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电动汽车领域 【专利状态】已申请专利5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股权投资 【投入需求】需投入约15条生产线、11285万元资金、2000平米的厂房。 【预期效益】目前正是电动汽车全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内汽车年销售量在1000万辆/年左右 (不含出口的),预计未来电动汽车年销售可达500万辆/年左右,一辆电动汽车需要连接器18套以上,每套平均价格为100元,则将有90亿/年的市场规模。
3.刚挠结合PCB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深南电路有限公司 【技术简介】通过应用刚挠结合印制板,可实现设备中不同控制模块间的立体电气互联,替代传统的电缆连接方式,解决传统的电缆互联带来的诸多问题。可以大幅度减少设备尺寸、重量。 【技术特点】刚性部分同普通刚性印制板,可以承载元器件,可以焊接和插接。柔性部分可以弯折,实现立体组装,达到替换焊接电缆,减小整机尺寸、重量,提升可靠性的目的。 【技术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现已建成年产值5000万元的专业生产线。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在民品市场消费终端向短、小、轻、薄方向发展,通讯、汽车、医疗设备等均遇到设计瓶颈,开始大量采用该种设计。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工控、汽车、通信、手持终端等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在现有专业线基础上再投入8000万元,引进专业设备,进一步扩充产能。增加年产出1万平米产能。 【预期效益】刚挠结合印制板在民用诸多领域了很大的发展空间。预期可增加年收入1亿元,毛利率可达5000万以上。
4.水下有线通信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技术用于实现在水下航行的各类航行器与操控母船之间的有线通信,其主要功能是在水下航行器航行和操控母船机动时安全地布放通信用导线或光缆,在二者之间建立起通信回路,进行可靠的双向有线通信,实现遥控、遥测信息的实时传输。系统由水下航行器上的通信导线布放装置、通信装置,以及操控母船上的通信导线布放装置、通信装置四个部分组成。 【技术特点】该技术具有水下无中继通信距离长、通信速率高、信息容量大以及可靠性高、适应性广等技术特点。与民用RAV(Remotely Autonomous Vehicle,遥控自主水下航行器)的脐带缆通信技术相比,可将水下遥控作业距离由目前的数公里增加至数十公里,大幅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作业时基本不受作业面和水下地形地貌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具有非常明显的技术优势。 【技术水平】在国内具有独创性和唯一性,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多项国家级以及省部级奖励。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应用于各类水下作业机器人和潜器,进行海洋油气资源探测、海底管路维护巡查、海底管线路调查以及海底管汇合铺设和设备安装检测等海油工程水下作业,以及水下地形地貌勘察,海底光缆维护、水下应急救援等任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3项,申请专利7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根据需求方具体技术指标要求进行适应性改进,资金投入视具体技术指标而定。 【预期效益】该技术转化后可填补我国民用水下作业机器人和潜器领域远程遥控、在线通信技术的空白,实现相关设备的国产,替代进口。同时大幅降低使用和维护成本,提高适应性,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5. 2.4GHz短距离通讯RF系列化芯片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技术简介】该项目针对2.4GHz短距离通讯关键芯片,利用核心器件突破的射频接收/发射芯片关键技术和产品,采用低成本实现方案,开发了具有自主通讯协议的2.4GHz短距离RF系列化芯片。 【技术特点】2.4GHz短距离通讯系列化芯片工作在2.4GHz ISM频段、采用2Mbs GFSK调制方式、芯片集成度高、采用低功耗架构,功耗极低。芯片集成了RF收发通道,全数字GFSK调制/解调器、自主协议栈、高性能MCU和ADC转换器,用户只需对收/发通道进行简单的设置,即可进行通信。此外,自主协议栈可以对数据包进行自动处理和自动重传,简化了用户操作。
【技术水平】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在自组局域网、个人局域网、无线智能家居控制以及消费类无线电子产品等诸多领域广泛应用。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2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投入总经费7400万元 【预期效益】预计到2014年销售累计可达2亿只,累计销售收入2亿元~2.5亿元,累计利润4000万元~5000万元。2015年后每年销售1亿只以上,销售收入1亿元~1.52亿元。
6. 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用射频集成电路及模块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技术简介】 【技术水平】技术持有单位拥有核心的移动通信用高端射频电路设计技术,设计、测试水平国内领先,是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商的唯一国内供应商,打破了国外垄断。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射频集成电路及模块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领域,是未来3G、4G移动通信设备关键元器件之一。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2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平台建设、设备仪器采购等共需投入14000万元。 【预期效益】达产后,形成年产各类射频开关、放大器、多芯片多功能SIP集成电路等9200万只的研发生产能力,正常生产年年销售收入为3.95亿元,利润5000万元。
7. 低慢小目标光电探测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七研究所 【技术简介】低慢小目标光电探测技术主要用于对动力伞、航模等低空慢速小(简称低慢小)目标进行自动搜索、跟踪和定位,填补了我国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空白。该技术采用红外自动搜索技术,可实现对系统周边2.5公里范围内的低慢小目标进行自动搜索,再利用智能图像处理和高精度转台控制技术可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同时利用激光测距仪可对目标进行实时定位,并将目标的图像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送至上级指挥中心,以便进行相关处置。
【技术特点】具备昼夜全天候低慢小目标探测、自动搜索与跟踪定位功能,可在大区域范围内布置多个探测器进行组网监控,可实现监控信息的实时传输、记录、显示、回放、分发和低空区域全景图像实时拼接和显示功能,并可进行系统本地与远程控制。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可应用于大型活动现场安保,机场控制区低空安全监控,城市重点区域低空安全监控等领域。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6项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投入经费1000万元 【预期效益】达到年产50套的生产能力,预期年销售收入可达1亿元,年销售利润2千万元。
8. 混合型限流断路器 【技术开发单位】海军工程大学 【技术简介】该装置由高速触头操动机构和固态开关电路并联组成。正常运行时,电流从高速触头操动机构上流过,功耗极小;发生短路故障时,高速触头机构中的触头快速分离,同时导通固态开关,电流从高速触头操动机构上自然转换至固态开关上,并由固态开关分断。400V/3kA直流限流断路器能将预期100kA时间常数5ms的短路电流限制到16kA,过电压限制到900V。 【技术特点】该设备解决了传统直流开关难以分断大短路电流及小电流的难题,具有电气寿命长、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等优势。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场合及轨道交通等直流电力系统。 【专利状态】已获得2项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投入需求】资金大于200万。 【预期效益】市场需求大,应用广泛,前景广阔。
9. 数字式无线电经纬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大气环境研究所 【技术简介】数字式无线电经纬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一种新技术体制的高空气象探测装备,其主要任务是:跟踪探空气球携带升空的探空仪,测量探空仪的空间角坐标,通过探空仪所携带的传感器测量探测作业阵地上空30km高度、200 km距离范围内各层次上的温度、湿度、气压,计算出各高度层上的风速、风向,为天气预报、气候分析和气象保障提供及时、准确的高空气象情报资料。 【技术特点】数字式无线电经纬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采用单脉冲测角体制,技术先进,具有优良的低仰角跟踪性能,非常适应于我国地处西风急流区域高空风速大的特点;采用数字式探空仪及数字式频率和增益自动控制技术,气象要素探测准确度和系统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工作时不发射信号,展开和撤收快捷,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强;设备简单,配置合理,自动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调整、维修方便,最小探测距离小;能够承担各类高空气象探测业务工作。
【技术水平】系统完成下述功能:
频率:(50±2)Hz; 【专利状态】已获得专利1项 【技术状态】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约200万。 【预期效益】预期可产生的经济效益约100万/年。
10. 工业真三维锥束CT成像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郑州科技创新工作站 【技术简介】与断层CT技术相比,真三维VCT技术对部件进行扫描,重建后即可得到水平、矢状、冠状(X、Y、Z)位各向同性的三维图像。通过旋转和切割,可从各个方位立体地观察内部结构,因层厚极薄,可发现极小缺陷,并可立体、直观地了解缺陷部位、大小、程度、来源。 【技术特点】真三维成像技术用于人体医学三维扫描,以及关键电子器件、部件、精密机械结构等的无损检测,不仅影像分辨率高,画面清晰,而且三维重建可从各个方位、空间、立体观察内部结构,以更加精细的方式协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并且成像速度快,对医学诊断和提高无损检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生物医学、精密机械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及材料的生产制造、检测维修以及石油、煤炭行业的关键指标分析等。 【专利状态】已获得7项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采用技术转让方式,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为5000万元;采用其他合作方式,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为2000万元。 【预期效益】预期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毛利润在30%以上。 11. 超低功耗高可靠云存储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总参南京科技创新工作站 【技术简介】提出了分布式自主存储系统的理论模型,实现了分布式自适应云存储系统和多粒度变尺度自适应容错技术,能够很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建设信息服务保障中心、数据备份中心,适合车载、船载、机载。 【技术状态】试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在民用领域,因具有前所未有的性能价格比优势(价格在国际同类的10 分之1以下)和超低使用成本优势(机房占地空间、综合能源使用成本在国际同类的3 分之1 以下),具有相当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已经有6 家知名的上市公司正在洽谈合作,已经与360 安全卫士建立了云存储联合实验室。
12. 红外热波无损检测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技术简介】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属于红外热成像视觉检测,检测过程基于材料表面的温度场变化特点。由于热量传递的连续性,材料内部热传递或者热特性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表面温度场,从而反映出材料内部的不连续性或损伤。 【技术特点】与传统的损伤检测方法相比,红外热波无损检测具有适用面广(可用于所有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检测速度快(每次检测只需数十秒钟)、检测面积大(检测面积可根据硬件及被检测对象进行调节)、单向非接触检测、显示直观且直接存储、定量测量和特征识别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飞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结构和表面涂层内部脱落或腐蚀的在役检测。
【技术水平】技术性能参数: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红外热波无损检测系统主要用于飞机、无人机和直升机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构件的损伤检测及修理工作。该检测系统能够检测构件内部的面积型损伤,可实现损伤面积和埋藏深度定量计算,为复合材料构件损伤修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数据,并可用于修理后的质量检查。 【专利状态】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由于显著的减重效能和吸波隐身特性,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正逐步成为现代新型飞机的主要结构材料,应用于雷达罩、机翼、垂尾、方向舵和机身结构件等部位。国产大型客机和运输机等都已在使用复合材料结构,除此以外,复合材料在其他航空航天飞行器如直升机、各型导弹和小型舰艇中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大。复合材料结构的大量使用必然伴随相应的维护和修理需求,尤其是损伤检测和修理质量控制方面,因而本检测设备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可观。
13. 装备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 【技术开发单位】军事交通学院 【技术简介】综合利用现代传感技术、北斗卫星定位技术、无线通信(433M,866,1800MHz)技术、微处理器集成技术、数据库技术、CS、BS技术实现了装备信息采集、处理、存贮、加密解密、传输、统计、分析、应用,实现了装备的实时技术状态采集,行驶轨迹跟踪,监控与指挥调度,是军用车辆等移动装备信息化的基础。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交通运输行业、车辆生产企业、特种运输行业、石油钻井监控、车队动态监控、大范围环境监控与感知、城市道交通管理、城市应急交通管理。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预期效益】国家已经实施了在全国范围运营车辆安装车辆记录仪的法规,每台以目前市价2000元计,每年有500万辆车计算,约有100亿元的市规模。如果加上其它行业,具有约100~1000亿元的市规模。
14. 蓄电池车辆新型调速控制器和智能检测仪 【技术开发单位】军事交通学院
【技术简介】新型调速控制器和智能检测仪主要用于各类仓库使用的蓄电池叉车、蓄电池牵引车及其它同功率蓄电池车辆的电力驱动控制与智能检测。
【技术特点】
【技术水平】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适用于蓄电池机械及低速电动车辆。 【专利状态】已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状态】小批量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 【投入需求】需求技术需求方投入400万的资金;建设试验生产场地3000M2以上;配套生产试验的相映生产设施。 【预期效益】目前市场价每台1400元,相对于进口产品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按照市场需求20000台计算,预期可产生1000万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15. 基于光学成像与光谱分析综合运用的无人机勘察技术 【技术开发单位】陆军军官学院 【技术简介】该技术为低空(50~1000m)近程(0~30km)的无人机提供一种全新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弥补了现有空中勘察经济性能、时效性能和便捷性能的不足。该技术的研究成果不仅适用于的林业、农业等部门,同时也适用于反恐和搜救,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技术特点】该技术1采用小型无人机作为勘察平台,机身采用复合材料的双尾撑结构机身,发动机后置,利于光谱仪采集勘察信息,具有重量轻、强度高、气动性能好的优点;螺旋桨经过一体成型加工,使其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适用于各种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已授予实用新型专利,已申请发明专利。2研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的光学成像与光谱分析于一体的勘察设备,同时安装无线收发组合、GPS等辅助设备。3开发航拍与光谱分析软件,运用可见光成像与多光谱特征分布混合分析法对勘察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数据处理更加快速准确。
【技术水平】该技术成熟度高、性价比高、实用性强、可靠性强,处于国内同领域领先水平。技术参数如下: 【可应用领域和范围】该技术可应用于受灾面积较大的林业、农业等病虫害的灾情评估;不便于到达现地的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空中勘察。 【专利状态】已获得1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状态】试生产阶段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合作开发 【投入需求】需要技术需求方投入的资金约为20万元;场地保障20米×3米跑道,周边150平方米无高建筑物的开阔地;无其他保障设施。 【预期效益】预计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300~500万元,改变现有现地勘探仍需人为操作的现状,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前做好应对方案,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农业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 |
上一篇:新项目发布——推进类产品 下一篇:新项目发布 ——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领域 |